10月18日0時50分,在河北省石家莊市,在北京鐵路局的大力支持下,由石家莊交投集團負責建設,中國中鐵電氣化局承建的石家莊市北三環市政化改造項目中華大街互通立交工程上跨西環線鐵路T型鋼構橋成功轉體,順利跨越西環線鐵路,為北三環中華大街互通立交建成通車奠定了堅實基礎。據了解,這座轉體橋是國內萬噸級、大角度轉體中用時較短的轉體工程。
中華大街上跨西環線鐵路轉體橋全長130米,梁面寬34.13米,轉體重量2.1萬噸,為減小對鐵路運營影響,項目建設單位多次和北京鐵路局溝通,采用鐵路接觸網不停電轉體。大幅縮減跨越鐵路施工時間,而且施工成本也比傳統的跨越施工方法低,可最大限度減少對被跨鐵路設施的影響,提高工作效率。
17日23時55分,隨著現場總指揮一聲令下,重達21000多噸、橋梁面寬34.13米、橋長130米的橋梁開始以每分鐘1.33度的速度,逆時針方向緩緩轉動。負責操作轉體梁施工的現場工作人員各司其職,根據轉盤刻度、牽引油泵讀數、轉體梁速度傳感器和定位系統等技術指標,實時監控和調整轉體速度及橋梁姿態等,確保萬噸橋梁順利轉體。
該轉體梁跨越西環線鐵路,因運營鐵路的上下方均為“禁區”,轉體梁直接在鐵路上方進行施工難度大且風險極高。為不影響現有鐵路正常運行,石家莊交投集團和中鐵電氣化局采用目前國內先進的跨鐵路施工轉體工藝,通過“先合攏,后轉體”的施工方法,先在西環線鐵路北側空地進行橋體預制,待橋梁上部結構完成后進行轉體跨越西環線鐵路。
橋梁轉體依靠的主要構件是位于主墩和承臺之間的轉體球鉸,它是整個轉體工程的“心臟”。本項目的轉體球鉸為鋼球鉸,球鉸整體直徑4.5米,自重19.6噸,通過它來頂起重達2.1萬噸重的T構橋梁,球鉸自重與承重比達到1:1071,是真正意義上的“四兩撥千斤”。
該轉體橋轉體時間基于西環線鐵路、京廣鐵路集中修期間,最大可調行車間隙時長僅為60分鐘,針對轉體橋‘梁面寬、大角度、時間短’的復雜施工特點,進一步優化施工方案,利用BIM技術展開技術攻關,通過建立模型,全過程模擬轉體,攻克技術難題,精準計算出高轉速,配重固定、數據時時動態反射,確保了轉體過程中梁體的平衡及穩定。在施工中多個關鍵位置布置了測量點,建立了精測網,采用轉體橋姿態調整信息化系統,實時監控梁體姿態、模擬平面軌跡、梁體豎向振動狀態,把球鉸的施工精度控制在毫米級,確保了零誤差精確定位。
18日0時50分,石家莊市中華大街互通立交工程上跨西環線鐵路T型剛構橋逆時針轉動81.2度,成功精準轉體。整個轉體過程用時55分鐘,實現精準就位。
北三環中華大街互通立交工程位于中華大街與北三環交叉點,新建組合式樞紐型全互通立交一座,項目南起后太保路以南,向北新建高架橋上跨石家莊西環線鐵路與北三環,與翠屏路南引橋順接,同時結合主路抬升改造及中華大街輔路提升。項目建成后,將實現北三環和中華大街的互通互聯,完成快速交通轉換,連通滹沱河經濟帶及北部城區路網,完善城市路網結構,極大改善人民群眾的出行條件,提升省會道路通行能力。
(供稿人:彭雁兵 李玲玲,審核人:高尚)